《钱柜国际777》2025年5月9日 报道 记者 尹婵萱 通讯员 欧阳洪萍 胡雅倩
据说,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图书馆,有一位神秘“扫地僧”。
他很低调,看过很多书,很有学问,尤其是影视、摄像等专业知识,只要同学们开口问,他教得头头是道。他还写得一手好毛笔字,出版了一本书,参与创作了很多影视作品,英语也说得很溜。
但是,很少人知道,每天精神奕奕出现在图书馆的他,也经历过人生中的至暗时刻。走出低谷后,他说,衢州这座城市,让他的身心找到了归处。
从中学英语教师到专业影视制作人,从高校讲师到图书管理员,吴福泰的一次次人生转折是如何发生的,又如何与衢州这座城市紧密相连?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的人生故事。
电影、文学和艺术是我艰难岁月里的心灵港湾
我出生在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一个贫困的家庭。
我的童年可以称得上“多灾多难”:亲生父亲早逝,母亲数次改嫁,带着我和妹妹常年颠沛流离,妹妹生有重病,在很年轻时就去世了。我自己小的时候也遇到过很多意外,比如不小心掉进沸水烫伤、摔断手等等。14岁时,我放学饿着肚子步行20里路回家,走到半路无人烟处突然昏迷倒地,差点丧命;17岁时,我去景德镇的山区扛木头赚钱,工程未完被赶回家,揣着仅有的5元钱不知道怎么坐车,一路流浪才回到了家……
在逆境中,我迸发出了顽强的求生意志。小时候的我,有一颗非常“不安分”的心,发誓要逃离贫瘠的山沟。
秉持着“笨鸟先飞”的理念,我发奋读书。在任何事上,我都付出比别人多一倍的努力。不仅在学习上用功,我还努力发展其他才艺,比如书法、唱歌、乒乓球、篮球、写作等等,希望即使天资平庸,仍能通过后天努力成为别人眼中的“全才”。
读书的时候,我接触到了电影、文学和艺术。在极其紧张和有限的空闲时间里,我抓住一切机会,如饥似渴地去阅读和欣赏国内外的文学作品、电影作品。我如痴如醉地看了几乎市面上能找到的所有电影、商业片、文艺片、动作片,爱情片,什么都看。我特别喜欢导演侯孝贤、杨德昌的作品,尤其是侯孝贤的《童年往事》,看了很多遍,导演在平静叙事下暗流涌动的镜头语言,让我深深沉迷。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我慢慢了解到,除了我生活的地方,这个世界原来还有很多很多种样子,有很多很多种活法。电影、文学和艺术是我艰难岁月里的心灵港湾,也成了我后来职业生涯的萌芽。
想要“不切实际”地追求内心真正热爱
大学毕业后,我的第一个职业是中学英语教师,这是当时很多人羡慕的理想工作。我被分配到了家乡一所非常偏远的乡村学校,经过6年的埋头苦干,一路被提拔进了当地最好的重点中学。
但我心里始终有一团不曾熄灭的火,想要“不切实际”地追求内心真正热爱,去从事影视相关行业的工作。
2004年,我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辞职考上上海大学电影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我如愿加入了上海水晶石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在行业内非常知名的虚拟影像公司,开发制作过非常多知名的项目,比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的巨幅《清明上河图》虚拟影像动画。
我从《清明上河图》2007年立项就参与了项目并担任剧情策划。剧情策划的工作非常需要想象力,比如,假设你是一个参观者,在“穿越”到《清明上河图》的一路上,你会看到什么风景?接触到什么人?什么时候偶遇卖饼人,什么时候要坐船过桥?这些细节都需要剧情策划提前设计。
在跟进项目的过程中,我的编剧能力受到了认可。因此,在跳槽进入杭州的一家传媒公司时,我就做起了编剧。在公司的支持下,我和其他编剧合作创作了一部网剧《孙二娘开店》。
在担任《孙二娘开店》编剧的同时,我也开始尝试往影视制作人、制片主任、纪录片导演等方向发展,并且在这部剧之后连续跟了七八个剧组。但是,真正去到剧组后,我才发现,这个活真不是一般人干得了的。
首先作息不定。在剧组干活没日没夜,为了节省成本、抢景、抢时间,常常通宵达旦地拍摄。最夸张的一次,我们连续拍摄了23个小时,那真是站着都能睡着。那时我和剧组的小伙伴们经常互相开玩笑,说剧组里的人都“不人不鬼”,因为没有一个是完全清醒的。
其次是人际关系。每个剧组是一个小“江湖”,汇集了三教九流的人,复杂的人情世故令人头大。身为制片主任,更需要打点各方关系、平衡各方利益,要和场地负责人打交道,要协调每个演员的行程,要控制每天的预算和成本,要整合团队各个部门的向心力,还要把导演和演员哄好……不夸张地说,我在剧组的每一天,都焦头烂额、心力交瘁。
这根本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之后,虽然我热爱影视行业的初心未改,但我一点也不想再呆在剧组了。
“我要留下来!留在衢州!”
告别剧组后,我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迷茫。什么工作才能继续深度接触影视行业,又不用进剧组呢?也许我可以去教学生怎么拍影视剧、拍短片?回学校教书的念头开始占据我的脑海。于是,我行动起来,给好几个专业高校投了简历。
其间,我收到了三四所学校的offer,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是其中之一。但同一时间,在上海投过简历的一家传媒公司也录取我了。考虑到上海毕竟是大都市,做策划编导的话,机会肯定要多一点,我就婉拒了这几家高校的邀请,回到了上海,重新当起了“沪漂”。
吴福泰日常授课与学生互动
“漂”在上海的滋味虽然比剧组好一些,但也挺难受的,蜗居在一个狭窄昂贵的出租房里,通勤两三个小时上下班,每天都很累。有一天,我急匆匆地赶地铁,在站台上,看到表情麻木的人们乌泱泱的,像沙丁鱼一样挤向一个个拥挤的铁盒子车厢,想到自己也是其中一员,突然有一种悲从中来的感觉。
那天过后,我拿起电话,十分忐忑地拨通了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时任艺术学院院长陈民新的电话。当时,距离我拒绝他,已经过了半年时间了。
没想到,陈院长迅速回复了我,并且热情邀请我先到衢州来看看。
第一次到衢州,走在街道上时,不知怎么,我泛起了淡淡的乡愁。衢州和我的老家,太像了!从街道、建筑到路边的花花草草,甚至空气中飘着的食物气味,都是我记忆中的样子。很多衢州人走路迈步子都是慢悠悠的,脸上也没有大城市常见的那种急迫、焦虑。在外面漂了那么多年后,突然回到熟悉亲切的环境,我非常感动。衢州离江西也近,我父母年事已高,如果在衢州安家立业,照顾他们也会方便很多。
“我要留下来!留在衢州!”我对陈院长坚定地说。
于是,2010年,在这个和家乡很近又很像的城市,我迎来了工作和生活上的新阶段。
“吾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
2010年到2017年,我在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的艺术学院教书,日子过得忙碌又充实。特别感谢陈民新院长,他是我见过最有人格魅力的人,从生活、工作、学术研究上,都给了我很多很多的引导和帮助。同事、学生对我也都很好。
我先教了2年动画。这个专业在当时的衢州有点太超前了,学生毕业后,别说工作,连实习机会也很难找,当时为了带学生实习,我全国到处跑。
吴福泰把早年在影视传媒公司中所得经验全都教给了学生
2年后,动画专业被取消,学校新设立了摄影摄像专业。我负责搭建了整个专业的课程框架,也参与编写了一些教材。在教学中,我把早年在影视传媒公司、当编剧、跑剧组的经验,全都教给我的学生,还带着他们写剧本、做项目、拍片子、剪辑做后期。前几届毕业的学生中,有很多进了各地市的电视台,也有做独立制作人、导演的。有些学生毕业后还会联系我,告诉我他们最近拍了什么片子,有什么作品,每到这时候,我就特别有成就感。
但是,平静的日子在2017年被打破。那一年,我突然被检查出患了重病。
手术、化疗、放疗……最痛苦的治疗过程我都经历了,生病后的日子每天都是灰暗的。一次手术后,我声带连接的神经受伤,然后,有一天,我突然失声了。
无法发出声音,就没有办法再站在讲台上教书了。这个结论,让我万念俱灰。
一时间,我觉得自己特别没有价值,加上当时家庭矛盾没有处理好,每天的心情都很抑郁,甚至不止一次地想要离开这个世界。
最后,是我亲爱的家人、朋友、同事拯救了我。在他们无微不至地开导、关心下,我慢慢地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学校为了照顾我,把我从教学岗位转调到校图书馆,就这样,我现在成为了一名图书管理员。
管理学校的图书馆,让吴福泰觉得日子很充实
和教学岗位相比,图书管理员要轻松很多。人生好像被格式化了一样,我在图书馆得到新生。突然闲下来的我,重新开始写作了。书评、影评、散文、学术探讨……什么都写。我现在甚至重新开始写商业剧本了。
第30届世界读书日活动上吴福泰给学生推介图书
我的声带也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失声半年后,我又能重新说话了,虽然还是不能高强度上课,但日常交谈没问题。去年,我把这些年写的散文集结成册出版,书名是根据我两个女儿的名字取的,她们一个名字里有“凡”,一个名字里有“云”,所以这本书叫《非凡的云儿》。
吴福泰分享写作心得
现在,我白天管理图书,晚上写稿子,没有灵感时,就在校园和衢州的公园、河边散散步,或者出远门旅游,生活平静而惬意,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不再伤春悲秋,而是乐观应对。
我把自己写的一幅字裱起来,挂在了办公室,写的是“吾生本无乡,心安是归处”。我的前半生,大多数时间心里都是空落落的,没有安定的感觉。但现在,在衢职院图书管理员的岗位上,在衢州这座城市里,我终于找到了心灵的归处,仿佛双脚终于踏上了大地。